新蓉电缆:三十载匠心智造,从城市血脉到航天生命线

2025年11月19日 来源:互联网

新蓉电缆:三十载匠心智造,从城市血脉到航天生命线

初冬的青羊航空新城,寒意挡不住建设的热潮。四川新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期项目工地上,崭新的厂房已昂首封顶,工人们正细致完成收尾工作——这里即将迎来高精尖设备的入驻,也将见证一家"三十而立"的企业,开启赋能航空航天的全新征程。

从成都城市化浪潮中的小厂,到国家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;从为城市铺设"神经与血脉",到为尖端领域打造"智能传输生命线",新蓉电缆用三十年时光,书写了一部传统制造企业的革新史诗。

守初心:以创新为刃,啃下行业"硬骨头"

1994年,新蓉电缆在成都诞生,创始人李红燕的初心格外清晰:"电缆是能源互联互通的关键载体,要为城市建设提供最可靠的'神经与血管'。"这份对"可靠"的执着,成了企业穿越市场风浪的定盘星。

曾经青羊区土龙路上的5家电缆厂,如今只剩新蓉电缆站稳脚跟并持续领跑。答案藏在一次次"向创新要出路"的抉择中。当行业还在满足于"能用"的底线时,新蓉电缆已率先向"用得好""用得安全"升级。2009年,针对行业安全痛点,企业组建专项课题组,仅用半年就研发出汽车高阻燃电线,迅速实现市场转化;2012年,无机矿物质轧纹柔性防火电缆问世,能在950度高温下持续通电3小时,不仅填补西南地区技术空白,更将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等重磅荣誉收入囊中。

如今,院士(专家)创新工作站、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相继落地,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构建起完善的产学研体系。110项专利、36项自主知识产权,是新蓉电缆创新实力的最佳注脚。从天府国际机场的繁忙航线到成都大运会场馆的璀璨灯火,从金融城双子塔的摩登身影到地铁6号线的平稳运行,这座城市的每一个重要瞬间,都有新蓉电缆提供的安全"血液"在流淌。

向未来:以转型为阶,叩开航天新大门

站在三十年发展的节点上,新蓉电缆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"星空"。总投资1.2亿元的"航空专用线缆及智能制造二期项目",不仅是产能的飞跃,更是企业战略的重大跃迁——从服务城市基建,正式进军航空航天、机器人等尖端领域。

这一转型并非心血来潮,而是顺势而为的精准布局。作为四川省经信厅"揭榜挂帅"项目中唯一上榜的电缆企业,新蓉电缆扛起"轻量级航空线缆应用研发"的重任;依托青羊区作为成都航空产业核心区的完整产业链优势,企业的航空线缆项目成为"强链补链"的关键一环,将彻底填补成都航空专用线缆制造领域的空白。

从建筑领域迈向航空航天,意味着要面对更高的技术标准和更严苛的可靠性要求。"不转型或许不会立刻遇困,但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。"李红燕的话掷地有声。转型是极限考验,更是赢得未来的"入场券",新蓉电缆用1.2亿元投资给出了最坚定的回答。

共成长:以智慧为翼,与城市温暖同行

即将于今年年底试产的二期项目,是新蓉电缆智能制造的标杆之作。按"工业上楼"标准打造的智慧工厂,自动化率超90%,一层聚焦光伏及新能源线缆,二层专攻机器人及航空线缆,实现了从产能扩张到生产模式革命的跨越。

在李红燕的蓝图里,未来的电缆将更加绿色、智能、普惠。光伏发电、资源循环利用将构建全生命周期环保的绿色工厂;"会说话"的智慧电缆能实时监测温度、预警故障,甚至自主调节电流,成为智能系统的"感知终端";通过技术降本,让高端特种电缆走进更多民生领域。目前,企业已与省内多家头部人工智能、高端装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出海计划也已提上日程,新产线一旦落地,就能迅速实现订单转化。

企业的成长,始终离不开城市的滋养。从最初的锦江区初创,到2000年落户还是农田的青羊航空新城,新蓉电缆已与青羊共生25年。建厂初期手续受阻,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特事特办;发展中遭遇产权难题,多方协调顺利破解融资困境。这份"与城市休戚与共"的温暖,成了企业坚守与再投资的动力源泉。

三十年栉风沐雨,三十年迭代升级。新蓉电缆的故事,是一家制造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的转型史,是一位企业家坚守初心的奋斗史,更是企业与城市同频共振、相互成就的温暖篇章。当航空新城的新厂房亮起灯光,当第一根航空线缆成功下线,新蓉电缆的下一个三十年,正带着匠心智造的温度,向更广阔的未来启航。

Copyright © 2024 重庆快讯 All Rights Reserved. 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,内容事宜Q:230098551